有人曾感嘆玉雕廢料多,實際上卻并非如此。
在厲害的玉雕匠人手里,就能化腐朽為神奇,你眼里的玉石廢料,是他手中的萬兩黃金!
創(chuàng)作一件玉雕的過程,也是一門考驗玉雕匠人綜合實力的技術,一件優(yōu)秀的玉器,應是材質美和造型美的巧妙結合。
01
上面這塊籽玉,初看皮色太雜,讓人無從下手。
但經工匠巧雕,搖身一變,就成了一幅精妙的楓林乘涼圖。
想不到!玉雕也能這般有趣!
所謂玉雕的高手,不僅能用好料,而且還能把常人眼中的無用料、廢料,化腐為奇,讓它們成為人們手中的至寶,這才是牛!
02
有句話叫“無棉不成玉”,因為不管是山料還是籽料當中,棉都經常能看到。
說到棉,那么棉到底是什么?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,形狀看起來就像是一塊塊的棉一樣。
下面這個大家都應該熟知了,巧用棉的典范——《風雪夜歸人》。
這塊滿是棉點的料子,基本上就是無人會買的廢料。
但經過工匠的巧妙雕琢,描畫了一幅寒山夜宿圖,好一個大雪紛飛,棉出了意境,旅人在遠方的深山追雪。
作品雕工巧妙,畫中有詩,詩內有境,展示了藝人的匠心獨運。
關于棉有幾個重點:
一、棉的大小(是不是很多,是針尖棉還是塊狀棉);
二、棉的分布情況。(玉質內部還是在表面);
三、棉對整件作品影響。
有些作品沒有棉就不是那件作品了,因為是用棉做的巧雕。有些棉可能會影響整體的美感,就看如何處理了。
下面再看一件匠心獨運的翡翠作品。
03
看到這個料子,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呢?料子種水很差?根本沒有雕刻的價值?
按照多數人的思維,這樣的料子應該雕刻山水擺件,有樹有山,有老人有童子。
我們來看看玉雕師是怎樣的創(chuàng)意
這樣的創(chuàng)意雖說不是第一次見,也足夠大膽和新穎。
大功告成,將一塊廢料巧妙利用,雕琢出精美藝術品,跟最初那塊切廢了的翡翠原料相比,是不是改變它們,賦予它們新生。
真正有實力的大師,是把看似一般的材料使其變?yōu)楠氁粺o二的作品,并賦予它特別的含義。
類似于這樣的故事其實有很多
比如下面這些作品
1
2
3
4
玉石無廢料
只是沒有遇見對的人
從一個廢料
化身為驚奇的藝術
有時只需要巧用一點創(chuàng)意!
化腐為奇,這或許是今后在高端籽料越來越匱乏的當下,每個琢玉人所要面對的追求的終極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