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藏友買和田玉的時候,都覺得非常奇怪,同樣是白玉,和田玉的白度似乎都不是非常理想,常常會有些“臟臟的”感覺。
一、老河道料的特征!
從籽料形成的條件來看,沖刷時間可以說是決定性因素。原生礦經(jīng)歷的過程越漫長,越容易產(chǎn)生玉色的改變。
如果說山料原生礦是白紙一張,那籽料在河水中滾了一番,玉色肯定無法保證原汁原味,越是老熟越是會閃青閃灰。
雖然老河道料白度不高,但玉質(zhì)卻非常細膩溫潤,密度和油性比原生礦更好,上手把玩也更有質(zhì)感。
而且從皮色方面來看,這種老河道料都有非常亮氣的好皮好沁。犧牲一點白度換來皮色和玉質(zhì),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。
二、白玉常見的竄青花!
和田玉里真正黑白分明的青花不算太多,倒是有不少若隱若現(xiàn)的竄青花色,無論山料還是籽料都難免會有一些。
青花的致色是石墨元素產(chǎn)生,這種礦物又細又小,在玉石里就像是速溶的咖啡粉,肯定會影響白玉的整體白度。
從玉色本身來看,竄青花肯定不是什么好事。同樣的牌子料,一級白籽料可以賣到幾萬塊,如果是點墨青花往往只能到大幾千。
但從玉質(zhì)來看,墨玉出羊脂早已是行業(yè)共識,石墨又細又潤的手感,對和田玉的油性可以說是錦上添花,也算是一種不錯的玉質(zhì)料。
三、礦物含量的影響!
和田玉市場常說“買青不買灰”,是因為閃青料往往是閃石含量高的料子,閃灰料卻是方解石含量偏高。
閃灰料里的方解石成分,雖然還不足以影響白玉的透閃石身份,但還是會出現(xiàn)玉質(zhì)疏松、油性不足的現(xiàn)象。
這里要特別強調(diào)的是,如果是普通籽料因為方解石閃灰,那問題還不算嚴重。但如果是青海料或者韓料的閃灰,那就要提高警惕了。
尤其是韓料的白玉,說是白玉卻又灰又臟,密度、細度都很難達到及格水平,這樣的料子還是要謹慎選擇。
四、瑕疵與雜質(zhì)的侵染!
和田玉是小毛病比較多的天然玉石,無論山料還是籽料,綹裂臟棉、石紋黑點都很常見。
這些瑕疵都會直接影響白玉的整體效果,如果處理的不是特別干凈,看上去就有點亂七八糟。
而山體或河道中的礦物成分,也會直接影響到白玉的玉色。比如很多玩家喜歡的雞骨白,就是白中帶僵、僵中帶臟的典型。
類似的還有水草沁,本身也是水體的雜質(zhì),但同時又是籽料的一大特征,真是讓人又愛又恨。
五、青海料的自然返灰!
最后還有一種情況,是青海料白玉特有的“返灰”,就是原本看上去還挺白的青海料,把玩佩戴之后會莫名其妙的變灰。
究其原因還是青海料的天性,玉質(zhì)底子太水,把玩之后料性改變,變成一種有點臟的水白色,看上去就更不高級了。
這也是青海新坑料一直被垢弊的硬傷,本來就是水線多玉質(zhì)松,白度再無法保證可就真沒辦法玩了。
所以對青海白玉來說,能買老坑就別碰新坑,越盤越臟越難看,對玩玉的人來說實在是巨大的打擊。